本文目录一览:
五七干校是什么意思
五七干校是一种特殊的干部教育机构,旨在对领导干部进行再教育和改造。 这种机构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,主要目的是对犯错误的干部进行集中管理、劳动与教育。 在五七干校中,干部通常被安排到农场等劳动场所,进行劳动改造和接受政治思想教育。
五七干校:是中国时期根据《五七指示》兴办的农场,是集中容纳中国党政机关干部、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,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、思想教育的地方。“干校”是“干部学校”的简称,名实相差悬殊,其实是一种“变相劳改”的场所。五七:是指《五七指示》。
五七干校:在时期,根据的《五七指示》,中国设立了专门的农场,用以安置和改造党政机关干部及知识分子。这些被称为“五七干校”的地方,表面上是干部学校,实际上却是进行劳动教育和思想改造的场所。五七指示:1966年5月7日,致信林彪,提出了后来被称为“五七指示”的建议。
五七干校是中国大陆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,它出现在1957年至1961年间,是为国家经济建设而建立的大规模劳动教育改造机构。五七干校之所以得名,是因为它的正式名称是“五七干部学校”,也就是在1957年提出的“五七干部整风运动”的背景下建立的。
“五七干校”究竟是什么样的学校?
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,以贯彻“五七指示”精神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名,将国家党政机关干部、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等下放到农村,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的地方。“干校”是“干部学校”的简称。“”期间,作为上海市的远郊县,奉贤县境内共建立市级五七干校达9所之多。
五七干校:是中国时期根据《五七指示》兴办的农场,是集中容纳中国党政机关干部、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,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、思想教育的地方。“干校”是“干部学校”的简称,名实相差悬殊,其实是一种“变相劳改”的场所。五七:是指《五七指示》。
五七干校,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,为了贯彻《五七指示》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,将党政机关干部、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,进行劳动的场所。1966年 5月7日,在给林彪的信中提出:各行各业均应一业为主,兼学别样,从事农副业生产,批判资产阶级。
五七干校是中国大陆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,它出现在1957年至1961年间,是为国家经济建设而建立的大规模劳动教育改造机构。五七干校之所以得名,是因为它的正式名称是“五七干部学校”,也就是在1957年提出的“五七干部整风运动”的背景下建立的。
五七干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根据《五七指示》精神兴办的农场,是集中容纳中国党政机关干部、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,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、思想教育的地方。“干校”是“干部学校”的简称。名实相差悬殊。被《“五七一”工程纪要》称为“变相劳改”的场所。
五七干校:在时期,根据的《五七指示》,中国设立了专门的农场,用以安置和改造党政机关干部及知识分子。这些被称为“五七干校”的地方,表面上是干部学校,实际上却是进行劳动教育和思想改造的场所。五七指示:1966年5月7日,致信林彪,提出了后来被称为“五七指示”的建议。
徐庆全:话说“五七干校”——当代公共术语系列之三
1、从黑龙江庆安县柳河农场的实践,到亲自批阅的《柳河五七干校的经验》,五七干校成为干部重新学习和改造的场所,推动了“机关革命化”和“干部革命化”的进程。然而,随着1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,五七干校作为历史遗产,其命运发生了转变。